心脏停搏怎么治疗
心脏停搏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并呼叫急救,后续治疗包括药物干预、器械支持及病因管理。主要措施有肾上腺素注射、电除颤、亚低温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病因针对性治疗。
1、心肺复苏
心脏停搏发生后4分钟内是抢救黄金期,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持续心肺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若在医疗机构内发生,需同步连接心电监护识别可除颤心律。
2、电除颤
对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速患者需立即电除颤,首次能量选择200J双相波或360J单相波。除颤后立即恢复心肺复苏,2分钟后评估心律。自动体外除颤器可自动分析心律并指导非专业人员操作,公共场所应配备AED设备。
3、药物干预
肾上腺素每3-5分钟静脉注射1mg,可收缩外周血管提高冠脉灌注压。胺碘酮用于顽固性室颤,首剂300mg静脉推注。碳酸氢钠仅用于严重酸中毒或高钾血症。给药途径优先选择中心静脉,骨内注射可作为替代方案。
4、亚低温治疗
自主循环恢复后对昏迷患者实施32-36℃目标体温管理,维持24小时。通过冰毯、冰帽或血管内降温装置实现,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期间需持续镇静镇痛,避免寒战反应,缓慢复温速度不超过0.25℃/小时。
5、病因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紧急冠脉造影,心肌梗死行PCI或溶栓治疗。肺栓塞考虑溶栓或取栓,张力性气胸需立即穿刺减压。电解质紊乱如严重高钾血症需葡萄糖酸钙、胰岛素和透析。中毒患者应用特异性解毒剂,如纳洛酮对抗阿片类药物过量。
心脏停搏幸存者需长期随访管理,包括完善病因筛查、植入式除颤器评估及心脏康复训练。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庭可配备AED设备。定期复查心功能、动态心电图,心理干预帮助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心悸、晕厥前兆需及时就医,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