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些佝偻病是怎么引起
佝偻病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可能与遗传因素、日照不足、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及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佝偻病通常表现为骨骼畸形、生长迟缓、肌肉无力等症状,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调整饮食、增加日照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佝偻病与遗传性维生素D代谢异常有关,如家族性低磷血症佝偻病。这类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肾脏对磷的重吸收障碍或维生素D活化异常。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盐合剂联合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胶丸、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并定期监测血磷和骨骼发育情况。
2、日照不足
皮肤通过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是主要来源,长期室内活动、过度防晒或高纬度地区居住可能导致合成不足。建议每日裸露面部和手臂晒太阳15-30分钟,冬季可适当延长。早产儿、纯母乳喂养婴儿等高风险人群需遵医嘱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滴剂。
3、营养不良
饮食中维生素D和钙摄入不足是常见诱因,尤其见于挑食儿童、素食者或消化吸收障碍患者。应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蛋黄、强化乳制品,搭配高钙食物如奶酪、豆腐。严重缺乏时可短期使用维生素D2注射液或维生素AD胶丸。
4、慢性疾病
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活化,慢性肾病可能导致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乳糜泻等肠道疾病则妨碍营养吸收。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肋骨串珠、方颅等典型体征,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补充骨化三醇胶丸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
5、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可能干扰维生素D代谢。用药期间应监测血钙磷水平,必要时增加维生素D3滴剂补充剂量。早产儿若需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时,也需注意钙流失风险。
预防佝偻病需从孕期开始,孕妇应保证每日600-800IU维生素D摄入。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每日400IU补充,母乳喂养儿需持续至2岁。儿童期每天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青春期及成人每日摄入600IU维生素D。若出现O型腿、X型腿等骨骼改变,或持续夜间哭闹、多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及骨骼X线检查,避免不可逆畸形发生。
相关推荐
02:51
02:19
02:33
02:27
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