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到底是什么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主要通过食物摄取。
一、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易溶于水且不易在体内储存。维生素B1参与能量代谢,缺乏可能导致脚气病。维生素B2帮助维持皮肤黏膜健康,不足时易引发口角炎。维生素B12与红细胞生成有关,缺乏可导致贫血。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不足可能引起牙龈出血。这类维生素需每日补充,过量部分会随尿液排出。
二、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需脂肪协助吸收并能在肝脏储存。维生素A维持视力健康,缺乏可能导致夜盲症。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不足易引发佝偻病。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缺乏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合成,缺乏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过量摄入可能蓄积中毒,需注意控制补充剂量。
三、主要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和B12,深海鱼提供维生素D,坚果种子含丰富维生素E。新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全谷物和瘦肉含B族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需要配合油脂摄入,如胡萝卜用油烹调可提高维生素A吸收率。
四、生理功能特点
维生素不提供能量但参与代谢调节,多数作为辅酶发挥作用。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维生素D帮助钙利用,维生素K参与凝血过程。B族维生素共同参与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转化,形成相互协同的作用网络。
五、缺乏与过量
长期素食可能缺乏维生素B12,日晒不足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过量可能引起头痛脱发,维生素D过量会导致血钙升高。孕妇需特别注意叶酸补充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老年人维生素D需求量为普通成人的两倍。
保持饮食多样化是获取维生素的最佳方式,建议每日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或消化吸收障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补充剂。避免长期单一补充某种维生素,烹饪时注意先洗后切、急火快炒以减少维生素损失。定期体检可帮助发现潜在的维生素缺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