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容易酸痛怎么回事
肌肉容易酸痛可能由运动过度、乳酸堆积、电解质失衡、肌纤维损伤、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调整、补充营养、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
1、运动过度
短时间内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运动会导致肌肉过度收缩,引发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常见于缺乏热身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的人群,表现为局部肌肉僵硬和压痛。建议采取渐进式训练计划,运动前后充分拉伸,配合低强度有氧运动促进代谢。
2、乳酸堆积
高强度运动时葡萄糖无氧分解产生大量乳酸,超出肝脏代谢能力时会刺激神经末梢。多见于短跑、力量训练后,伴随灼热感和活动受限。可通过热敷、按摩加速血液循环,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乳酸代谢。
3、电解质失衡
大量出汗或饮水不足会造成钠、钾、镁等电解质流失,影响肌肉正常收缩功能。常见于高温环境运动者,可能伴随抽筋和乏力。需要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日常多摄入香蕉、深绿色蔬菜等富含矿物质的食物。
4、肌纤维损伤
肌肉在离心收缩时容易发生微观撕裂,通常出现在力量训练后24-72小时。表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触碰时有明显压痛。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修复。
5、炎症反应
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发肌炎,导致持续性酸痛伴无力感。如流感后出现全身肌肉疼痛,或皮肌炎患者的近端肌群压痛。需就医检查肌酸激酶指标,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等抗炎药物。
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热身与放松,运动时佩戴护具保护易伤部位,保持每周3-5次规律锻炼以增强肌肉耐力。饮食上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7克蛋白质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若酸痛持续1周不缓解或伴随发热、关节肿胀等症状,需及时到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肌电图和MRI检查排除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