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疾病的概述
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败血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真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导致,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脓毒症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病因与感染途径
败血症的病原体可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腹腔感染等途径侵入血液循环。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可增加发病概率。感染灶未及时控制、侵入性操作如导管置入也可能诱发败血症。
2、临床表现与分期
败血症早期表现为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伴随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进展期可出现皮肤花斑、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灌注不足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降钙素原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少尿、乳酸酸中毒,进而发展为脓毒症休克,需紧急干预。
3、诊断标准与检查
败血症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培养阳性、炎症标志物异常。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必要时应进行影像学检查寻找感染源,如胸部X线排查肺炎,腹部超声探查腹腔脓肿。分子生物学检测可提高病原体检出率。
4、治疗原则与措施
败血症治疗强调早期集束化处理,包括1小时内使用广谱抗生素如美罗培南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液,液体复苏维持灌注,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需清除感染灶,如引流脓肿、拔除感染导管。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脓毒症休克辅助治疗。
5、预防与预后管理
预防败血症需加强院内感染控制,规范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出院后需监测器官功能恢复情况,康复期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需进行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
败血症患者恢复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类,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以促进免疫功能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器官功能。出现反复发热或乏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复发。家属需协助患者记录每日体温和尿量变化,观察意识状态。
相关推荐
02:19
01:55
01:54
01:53
01:55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什么是败血症怎样会得败血症
- 2 败血症是如何形成的
- 3 什么是败血症
- 4 严重败血症因为什么
- 5 败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引起败血症
- 7 败血症是由什么引起的
- 8 败血症严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