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有哪些危害
慢性胃炎可能引发胃溃疡、贫血、胃黏膜萎缩、胃癌等危害。慢性胃炎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感、反酸、食欲减退等症状。
1、胃溃疡
慢性胃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胃壁形成溃疡。胃溃疡患者可能出现规律性上腹痛、黑便、呕血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并保护黏膜,同时须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2、贫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和维生素B12吸收,引发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需通过血常规检查确诊,治疗可补充硫酸亚铁片、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并调整饮食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摄入。
3、胃黏膜萎缩
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胃黏膜变薄并失去正常功能。这种改变可能伴随肠上皮化生,增加癌变风险。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使用摩罗丹浓缩丸、胃复春片等中成药改善黏膜状态,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
4、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尤其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癌变概率更高。早期胃癌多无症状,进展期可能出现消瘦、呕血、梗阻等表现。确诊需依赖胃镜活检,治疗手段包括内镜下切除、根治性手术等。定期胃镜筛查对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
5、营养不良
慢性胃炎引起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可导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水肿、免疫力降低等表现。需调整饮食采用少食多餐原则,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蒸蛋、软烂蔬菜,必要时补充复方氨基酸胶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等营养制剂。
慢性胃炎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及腌制食物,戒烟限酒。注意进餐时细嚼慢咽,餐后适度活动促进消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加重症状。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治疗。若出现持续腹痛、体重骤降、呕血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02:18
02:31
02:25
02:40
0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