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高血压
中医治疗高血压可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节、运动疗法等方式。高血压多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不足、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个体差异辨证施治。
一、中药调理
根据证型选用天麻钩藤颗粒、牛黄降压丸、松龄血脉康胶囊等中成药。肝阳上亢型可配合菊花、决明子代茶饮,痰湿阻型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中药需由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配伍,避免自行用药。
二、针灸疗法
选取百会、风池、太冲等穴位平肝潜阳,配合足三里、三阴交调节气血。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周期。耳穴压豆可选取降压沟、神门等穴位,适合作为辅助治疗。急性血压升高时禁止自行针灸。
三、推拿按摩
采用开天门、推坎宫等头面部手法缓解头晕,背部膀胱经走罐帮助疏通经络。每日早晚按摩太溪、涌泉穴各5分钟。合并颈椎病者可配合颈肩部手法,但严重动脉硬化患者慎用颈部旋转手法。
四、饮食调节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多食芹菜、山楂、黑木耳等降压食材。肝肾阴虚型宜用枸杞菊花粥,痰湿型推荐薏苡仁冬瓜汤。避免动物内脏、浓茶、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
五、运动疗法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血压稳定期可进行快走、游泳,避免憋气用力动作。清晨血压高峰时段不宜剧烈运动,运动中如出现头痛、心悸需立即停止。
中医治疗需持续3个月以上观察疗效,期间定期监测血压。配合低盐饮食与情绪管理,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中药与西药联用时需间隔2小时服用,不可擅自停用降压西药。若出现视物模糊、剧烈头痛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就医处理高血压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