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褥疮的发病原因主要有长期受压、营养不良、皮肤潮湿、摩擦损伤、基础疾病等。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
1、长期受压
局部组织持续受压是褥疮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当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到压力时,毛细血管血流受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常见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特别是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预防措施包括定时翻身、使用减压垫、保持体位变换。
2、营养不良
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会导致皮肤弹性下降、修复能力减弱。特别是低蛋白血症患者,皮下脂肪减少使骨突部位更易受压。建议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肠内营养粉剂。
3、皮肤潮湿
汗液、尿液等长期浸渍会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抵抗力下降。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护理时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垫,可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4、摩擦损伤
搬运患者时的拖拉动作或床单皱褶产生的摩擦力,会直接损伤表皮层。特别是消瘦患者和老年人皮肤脆弱更易受损。移动患者时应使用转移板,床单需平整无皱褶,必要时可涂抹赛霉安乳膏预防感染。
5、基础疾病
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等会加重微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无法感知压迫疼痛。控制原发病很重要,如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配合改善微循环的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预防褥疮需采取综合措施,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保护骨突部位。加强营养支持,每日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定期检查皮肤状况,发现早期发红应及时处理。对已形成的褥疮应严格清创换药,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创面愈合,严重者需进行负压引流或皮瓣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