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便秘者如何调理
经常便秘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建立排便习惯、补充益生菌、药物干预等方式调理。便秘可能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菌群失衡、运动缺乏、水分摄入过少、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便秘,每日建议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食用西蓝花、燕麦、苹果等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以及糙米、芹菜等富含不可溶性纤维的食物。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精制米面摄入。同时需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水分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硬。
2、增加运动量
规律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久坐人群可每小时起身活动,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按摩脐周5-10分钟。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运动方式。
3、建立排便习惯
固定每日排便时间,建议选择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如厕。排便时保持蹲姿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避免过度用力。每次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不要长时间看手机或阅读。儿童便秘时家长需帮助建立规律作息。
4、补充益生菌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便秘,可适量食用酸奶、泡菜等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需间隔2小时以上。
5、药物干预
顽固性便秘者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医生可能开具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渗透性泻药,或开塞露等外用制剂。禁用刺激性泻药长期使用,避免产生药物依赖性。中药方面可考虑麻仁润肠丸、六味安消胶囊等,但须辨证使用。
便秘调理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摄入足够水分和膳食纤维,保持适度运动,建立规律排便反射。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改善,或伴随腹痛、便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排除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老年人与儿童便秘时家长需特别注意饮食护理,避免擅自使用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