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会有哪些症状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体重下降、疲劳乏力、免疫力降低、皮肤毛发异常及发育迟缓等症状。营养不良通常由饮食不均衡、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及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体重下降
长期热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脂肪和肌肉组织分解,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儿童可能出现生长曲线偏离标准值,成人BMI常低于18.5。这种情况需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摄入,严重者需使用肠内营养粉剂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营养支持。
2、疲劳乏力
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可导致贫血,引发头晕、活动后心悸等症状。叶酸缺乏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建议多食用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改善症状。
3、免疫力降低
维生素A、锌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削弱免疫功能,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伤口愈合缓慢。可适量增加胡萝卜、牡蛎等食物,临床常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维生素AD软胶囊进行补充,同时需排查是否存在慢性感染病灶。
4、皮肤毛发异常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维生素C缺乏导致毛囊角化、牙龈出血。必需脂肪酸不足时可能出现皮肤湿疹样改变。建议食用新鲜水果、坚果,医生可能推荐维生素C泡腾片、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等制剂。
5、发育迟缓
儿童期营养不良会影响骨骼和智力发育,表现为身高低于同龄人、学习能力下降。这与钙、维生素D、碘等营养素缺乏相关。需保证奶制品、海产品摄入,临床常用维生素D滴剂、赖氨葡锌颗粒等促进生长发育。
预防营养不良需建立均衡膳食习惯,每日摄入谷薯类、优质蛋白、新鲜蔬果及乳制品。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可定期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出现持续体重减轻、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血液检测评估营养状况,避免自行长期服用营养补充剂。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同时治疗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