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得动脉粥样硬化吗
糖尿病患者确实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主要有血糖长期升高、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慢性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等因素。
1、血糖长期升高
持续高血糖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血糖还会增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生成,这些物质会与血管胶原蛋白结合,导致血管弹性下降。
2、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常伴随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种血脂异常会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脂蛋白a水平升高也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3、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糖会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减少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生成,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受损的内皮细胞会释放更多促凝物质,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4、慢性炎症反应
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组织会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这些因子会激活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后形成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心。
5、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会导致纤溶系统失衡,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胰岛素抵抗还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和重构。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定期监测颈动脉超声等血管检查,保持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遵医嘱使用降糖、降压和降脂药物,必要时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