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易发生部位
儿童骨折易发生部位主要有锁骨、肱骨髁上、尺桡骨、股骨和胫腓骨。儿童骨骼柔韧性高但强度不足,运动损伤或跌倒时这些部位易受力集中。
1、锁骨
锁骨骨折多因跌倒时手部撑地或肩部直接撞击导致。儿童锁骨中段骨质较薄,受外力时易发生青枝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X线可确诊。治疗以八字绷带固定为主,严重移位需手术复位。
2、肱骨髁上
肘关节周围骨折中肱骨髁上占比最高,常见于跌倒时手臂伸直撑地。此处骨骨骺未闭合,暴力传导易造成骨折。会出现肘部畸形、剧烈疼痛及淤血。轻度移位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严重者需克氏针内固定。
3、尺桡骨
前臂双骨折多发生于远端1/3处,常见于摔倒时手掌撑地。儿童骨膜较厚,常表现为不完全骨折。可见前臂肿胀、旋转功能障碍。治疗采用闭合复位长臂石膏固定,6-8周可愈合。
4、股骨
股骨干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如车祸或高处坠落所致。儿童肌肉牵拉易造成明显成角畸形。需住院行牵引治疗,婴幼儿可用Pavlik吊带,学龄儿童多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
5、胫腓骨
小腿骨折常见于运动扭伤或直接暴力,中下段为好发部位。低龄儿童多见胫骨螺旋形骨折。表现为负重疼痛、局部压痛,需短腿石膏固定4-6周。开放性骨折需急诊清创手术。
家长应加强儿童运动防护,避免高处跳跃等危险动作。骨折后须立即制动患肢并用硬板固定转运,禁止自行复位。恢复期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功能锻炼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防止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