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如何康复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需结合个体差异制定综合方案,主要包括伤口护理、药物管理、运动指导、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措施。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发热等异常,遵医嘱更换敷料。胸骨愈合期间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活动,防止胸骨移位。洗澡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或泡澡。
2、药物管理
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钠片、抗心律失常药如盐酸胺碘酮片等,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血药浓度。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需按疗程服用,预防感染。
3、运动指导
术后早期以床上翻身、踝泵运动为主,逐渐过渡到床边坐起、短距离行走。康复中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骑固定自行车,心率控制在静息心率+20次/分。避免竞技性运动或憋气动作,运动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停止。
4、营养支持
饮食需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适量增加鱼肉、鸡蛋、西蓝花等食物。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少食多餐减轻心脏负荷,合并心衰者需限制每日饮水量。术后贫血可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
5、心理干预
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正念训练、音乐疗法缓解。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儿童患者可通过游戏治疗减轻医疗恐惧,成人患者可加入病友互助小组。持续情绪低落超过2周需寻求专业心理疏导。
术后定期随访至关重要,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稳定后逐渐延长间隔。监测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肝肾功能等指标。居家建议配备便携式血氧仪,每日记录静息心率和血氧饱和度。避免前往高原地区或极端气候环境,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康复期间出现心悸加重、下肢水肿或持续发热需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睡眠时可适当垫高床头减轻心脏负荷。儿童患者需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运动能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