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岛影像学表现
骨岛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致密骨性结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骨岛主要有X线平片显示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影、CT扫描可见均匀骨化灶、MRI显示T1与T2加权像低信号、核素骨扫描通常无异常摄取、偶见周围骨髓水肿等特征。
1、X线平片表现
骨岛在X线平片上多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高密度影,直径通常在1-20毫米之间,边缘清晰且无周围骨质破坏。病灶多位于松质骨内,常见于骨盆、股骨近端等部位。由于骨岛为成熟骨组织构成,其密度与皮质骨相近,可与骨软骨瘤、骨样骨瘤等疾病鉴别。
2、CT扫描特征
CT扫描能更清晰显示骨岛的三维结构,可见均匀的骨化灶,无软组织成分或骨质侵蚀。薄层重建可观察到病灶与周围骨小梁的连续性,这一特点有助于与骨转移瘤鉴别。部分体积较大的骨岛可能压迫邻近骨髓腔,但不会突破骨皮质。
3、MRI信号特点
MRI检查中骨岛在T1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信号,与皮质骨信号一致。增强扫描通常无强化,周围骨髓信号正常。少数情况下若合并炎症反应,可能出现T2加权像高信号的骨髓水肿带,此时需与慢性骨髓炎相鉴别。
4、核素骨扫描表现
骨岛在锝-99m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扫描中通常不显示放射性浓聚,这是因为骨岛代谢活性低。若出现轻度摄取增高,需考虑是否合并创伤或退行性改变。该特征可与骨样骨瘤等代谢活跃性病变明确区分。
5、偶发伴随征象
极少数骨岛可能因机械刺激引起周围骨髓水肿,在MRI上表现为片状T2高信号区。这种情况需结合临床排除应力性骨折或早期骨坏死。部分病例报道显示骨岛可能随时间缓慢增大,但恶变概率极低。
发现骨岛后一般无须治疗,但建议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变化。日常生活中避免病灶部位过度负重或外伤,均衡摄入钙质与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若出现局部疼痛或影像学特征改变,应及时就诊排除其他骨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