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竹黄可通过煎汤内服、研末冲服、泡酒饮用、外敷患处、配伍入药等方式使用。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竹黄蜂咬洞后分泌的汁液凝结而成的块状物,具有化痰止咳、活血通络等功效。
1、煎汤内服
竹黄常与其它中药配伍煎煮后服用,适用于痰热咳嗽、风湿痹痛等症。煎煮时取竹黄适量,加水浸泡后文火煎煮,过滤药液后温服。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避免加重口干咽燥等症状。
2、研末冲服
将干燥竹黄研磨成细粉后可直接用温水送服,或装入胶囊服用。此法便于控制用量,常用于小儿惊风、中风痰壅等急症。研末后需密封防潮保存,药效可维持较长时间。
3、泡酒饮用
竹黄浸酒可增强活血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疼痛。取竹黄与白酒按比例浸泡,密封存放后每日少量饮用。酒精过敏或肝病患者不宜使用,服用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外敷患处
竹黄粉末可调制成膏剂外敷,治疗痈肿疮毒、皮肤溃疡。使用时取适量药粉与蜂蜜或醋调匀,敷于清洁后的患处。皮肤破损严重或过敏体质者需谨慎,出现红肿瘙痒应立即停用。
5、配伍入药
竹黄常与半夏、天竺黄等配伍增强化痰效果,或与当归、川芎同用加强活血作用。复方制剂需遵医嘱使用,避免与寒凉药物过量同服,孕妇及经期女性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竹黄时需注意鉴别真伪,正品呈不规则块状且质地轻脆。日常宜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霉变。服用期间应观察有无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症状持续需及时就医。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合理选用用法,不可自行增减用量或长期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