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什么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诱发的皮肤炎症反应,常见于皮肤屏障受损或慢性湿疹患者,主要表现为红斑、渗出、脓疱及结痂。该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结合抗感染与抗炎治疗。
1、病因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是核心诱因,其分泌的毒素和超抗原可激活皮肤免疫反应。慢性湿疹患者因皮肤屏障破坏更易继发感染,搔抓行为会加重病原体扩散。部分病例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局部免疫力下降有关。
2、典型症状
皮损多呈环状或地图状分布,边缘可见针尖大脓疱和黄色结痂,基底潮红伴明显渗出。好发于面部、耳后及四肢屈侧,常伴随灼热感和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3、诊断要点
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细菌培养结果,皮损处取材镜检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需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鉴别,后者通常无脓性分泌物。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
4、药物治疗
轻症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中重度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渗出明显时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顽固病例可短期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护理措施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洗。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软膏,不当治疗可能导致菌群失调或耐药性。恢复期间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皮损完全消退后仍需维持保湿护理2-4周。接触婴幼儿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时需做好隔离防护,患者个人用品应单独消毒处理。夏季高温季节需特别注意保持环境通风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