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补液计算
小儿静脉补液计算需根据体重、脱水程度及电解质丢失情况综合评估,通常采用24小时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的公式。
累积损失量根据脱水程度计算,轻度脱水补液量为30-50毫升每公斤体重,中度脱水为50-100毫升每公斤体重,重度脱水为100-120毫升每公斤体重。继续损失量根据呕吐、腹泻等实际丢失量动态调整,可按10-40毫升每公斤体重估算。生理需要量按体重分段计算,10公斤以下婴儿每日需100毫升每公斤体重,10-20公斤儿童每日需1000毫升加50毫升每公斤体重超过10公斤部分,20公斤以上儿童每日需1500毫升加20毫升每公斤体重超过20公斤部分。补液成分需结合血钠水平选择,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补液速度应遵循先快后慢原则,前8小时补充累积损失量的1/2,后16小时补充剩余量,中重度脱水初期可给予20毫升每公斤体重生理盐水快速扩容。
实施静脉补液期间需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每4-6小时评估脱水纠正情况并及时调整补液方案。注意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恢复期可逐步过渡至口服补液,优先选择低渗口服补液盐溶液。补液过程中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输液反应。对于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儿,应适当减少钠盐补充量并加强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