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注意事项有哪些
荨麻疹患者需注意避免诱发因素、规范用药、观察病情变化、调整饮食及保持皮肤护理。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和瘙痒为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能由食物、药物、感染或物理因素等引起。
1、避免诱发因素
常见诱因包括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青霉素等药物,冷热刺激或摩擦等物理因素。患者应记录发作前后的接触史与环境变化,明确并远离个体敏感因素。花粉季节减少外出,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2、规范用药
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控制瘙痒和风团。慢性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规律用药,如依巴斯汀片联合雷尼替丁胶囊。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滥用激素类药膏,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
3、观察病情变化
若出现喉头水肿伴呼吸困难、腹痛或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医。日常监测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不消退或反复发作6周以上应考虑慢性荨麻疹,需完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
4、调整饮食
发作期避免食用含组胺高的腌制食品、发酵豆制品及含添加剂食物。可适量进食新鲜蔬菜、苹果等低敏水果,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减轻炎症。慢性患者建议进行饮食日记,逐步排查可疑致敏食物。
5、保持皮肤护理
避免热水烫洗或过度搔抓,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无皂基清洁剂。瘙痒剧烈时可冷敷或涂抹炉甘石洗剂。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床单定期高温消毒,减少尘螨等过敏原接触。
荨麻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出汗。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冬季注意保暖防冷风刺激。慢性患者可尝试冥想等减压方式,情绪波动可能加重症状。建议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应急,并定期随访过敏专科评估病情进展。若出现新发皮损或症状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