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该如何预防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规律运动、预防跌倒、定期骨密度检测等方式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由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钙和优质蛋白,如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限制高盐、高糖、高咖啡因饮食,避免过量饮酒。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加速骨量流失,而适量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骨骼强度。
2、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维生素D应达到800-1000国际单位。碳酸钙D3片、维生素D滴剂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缺乏时易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3、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配合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对骨密度改善有限。运动时需避免剧烈扭转动作,脊柱骨质疏松者应谨慎进行前屈运动。
4、预防跌倒
居家环境应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老年人需定期检查视力,避免服用可能引起头晕的药物。髋部保护器可降低高风险人群的骨折概率。
5、定期骨密度检测
65岁以上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2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应提前至40岁开始监测。骨代谢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评估抗骨质疏松治疗效果。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肌肉僵硬,夏季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烹饪时可采用醋泡骨头、高压炖煮等方式提高钙溶出率。合并慢性疾病患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自行服用大剂量钙剂导致肾结石风险增加。建议每年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必要时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