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是什么原理减肥的
减肥药主要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吸收或增加能量消耗等方式实现减重效果,常见作用机制包括中枢性食欲抑制、胃肠脂肪酶抑制、促进代谢等。
1、中枢食欲抑制
部分减肥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食欲调节中枢,如西布曲明类成分可增加饱腹感神经递质浓度,降低饥饿感。这类药物可能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系统,需警惕心悸、失眠等副作用,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2、脂肪吸收阻断
奥利司他等药物通过抑制胃肠脂肪酶活性,使膳食中约30%的脂肪无法分解吸收。未被分解的甘油三酯会随粪便排出,可能伴随脂肪泻、排便紧迫感等消化道反应,需配合低脂饮食。
3、糖代谢调节
二甲双胍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并增加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虽然非专用减肥药,但能辅助控制肥胖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体重,可能出现胃肠不适等反应。
4、能量消耗增强
部分含咖啡因、麻黄碱成分的药物通过激活β-肾上腺素受体促进产热,增加基础代谢率。但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风险,目前国内已禁用相关成分。
5、肠道菌群调节
新型减肥药如利拉鲁肽通过延缓胃排空、调节肠促胰素分泌发挥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还能改善胰岛功能,需注意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使用减肥药需配合饮食管理与运动锻炼,每日保证500-750千卡的热量缺口,优先选择全谷物、优质蛋白及高纤维蔬菜。避免快速减重导致的营养不良,每周减重不宜超过1公斤。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立即停药就医。建议在营养科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不推荐长期依赖药物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