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注意些什么
心脏病患者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及识别急症信号。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血压管理、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和心理调节。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心脏病主要诱因,需每日监测血压并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通过低盐低脂饮食和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稳定指标。吸烟者应立即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
2、规律用药
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使用硝酸甘油喷雾剂缓解心绞痛时需记录发作频率。
3、定期复查
每3-6个月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脂检查,冠脉CT或运动负荷试验根据病情安排。植入支架者需按时复查凝血功能。
4、生活方式调整
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300克蔬菜和200克水果,限制红肉每周不超过500克。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运动时心率不超过220-年龄×60%。
5、急症识别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伴冷汗、恶心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呼叫急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需及时就诊。
心脏病患者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日血压、用药和症状变化,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保持卧室温度18-22℃避免寒冷刺激,旅行时携带急救药物清单和近期心电图报告。参与心脏康复计划可改善预后,避免长时间独处或过度劳累,遇情绪波动时通过深呼吸训练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