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儿童常见症状,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与细菌感染或免疫性疾病有关。主要表现有腹痛、发热、食欲减退,可通过腹部超声确诊。
1、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感染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原因,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均可引发。患儿会出现脐周阵发性疼痛,可能伴随低热和腹泻。血常规检查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治疗以休息和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耶尔森菌等肠道细菌感染时,淋巴结肿大会更明显。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易与阑尾炎混淆,常伴38℃以上高热。血常规可见中性粒细胞增高,需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3、免疫反应
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全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腹痛呈游走性,可能伴关节肿痛、皮疹等特征性表现。需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必要时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4、结核感染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多见于结核病高发地区,表现为慢性腹痛、午后低热、盗汗。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CT可见淋巴结钙化。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联合利福平胶囊进行抗结核治疗。
5、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转移瘤等恶性疾病也可引起淋巴结肿大,通常进展较快。患儿会出现进行性消瘦、夜间盗汗,淋巴结质地偏硬。需通过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确诊后需化疗或放疗。
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腹痛特点,记录发作时间和伴随症状。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淋巴结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血便应立即就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