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及环境因素等引起。主要有病原体感染、咽鼓管阻塞、免疫力下降、鼻腔炎症扩散、不当清洁行为等原因。
1、病原体感染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引发炎症。常见于感冒后未及时控制感染,病原体经鼻咽部扩散至中耳。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2、咽鼓管阻塞
儿童咽鼓管短平直,腺样体肥大会直接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通气障碍。成人可能因鼻咽部肿瘤或气压骤变引发功能障碍。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需通过鼻喷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缓解水肿,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腺样体。
3、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HIV感染等基础疾病会削弱免疫防御,增加中耳感染概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反复发作。建议定期监测免疫指标,必要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
4、鼻腔炎症扩散
急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过敏性鼻炎患者频繁擤鼻会加重病原体传播。需联合使用氯雷他定片控制过敏,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黏膜肿胀。
5、不当清洁行为
用尖锐物品掏耳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细菌经鼓膜穿孔进入中耳。游泳时污水灌入鼻腔也会引发感染。应避免自行清理耳道,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防护。
预防中耳炎需加强鼻腔卫生,感冒时避免用力擤鼻,儿童需定期检查腺样体。保持室内湿度40%-60%减少黏膜干燥,戒烟避免刺激咽鼓管。出现耳痛、耳闷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延误治疗导致鼓膜穿孔或听力损伤。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A、C增强黏膜抵抗力,限制乳制品摄入以减少分泌物黏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