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
儿童血常规能检查出贫血、感染、过敏、血液系统疾病及部分代谢异常。血常规主要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反映儿童健康状况,是儿科最基础的筛查手段之一。
1、贫血
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可判断贫血类型及程度。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减小,可能由挑食或慢性失血引起。地中海贫血则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异常合并红细胞形态改变。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相关,血常规可见大红细胞增多。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补充铁剂改善,中重度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
2、感染
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能辅助鉴别感染性质。细菌感染常见中性粒细胞升高伴核左移,需结合C反应蛋白等指标判断,必要时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多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幼稚细胞,需警惕脓毒症风险。
3、过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常见于过敏性鼻炎、哮喘或湿疹患儿。血常规结合总IgE检测可辅助诊断,轻度过敏可尝试回避过敏原,中重度需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抗过敏药物。持续嗜酸细胞增高需排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特殊疾病。
4、血液病
白细胞异常增高伴幼稚细胞出现需警惕白血病,全血细胞减少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显著减少可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则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此类情况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化疗药物如巯嘌呤片、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等。
5、代谢异常
红细胞分布宽度增高可能反映铁代谢紊乱,平均红细胞体积变化与甲状腺功能相关。严重脱水时会出现血红蛋白假性升高,慢性肾病可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性贫血。这些情况需结合尿常规、生化检查进一步评估,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等。
家长带儿童检查血常规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空腹4小时以上更准确。采血后按压针眼5分钟防止淤青,若出现晕针现象需立即平卧。日常注意观察孩子面色、活动耐力及出血倾向,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血液异常。血常规异常时应配合医生完善检查,避免自行解读结果或滥用补血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