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和慢阻肺如何区分开
心力衰竭和慢阻肺可通过症状特点、发病机制及检查结果区分。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伴夜间阵发性加重、下肢水肿;慢阻肺则以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为特征。两者在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案上存在明显差异。
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端坐呼吸、夜间憋醒,与体位相关,多由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淤血引起。查体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降低或舒张功能异常。慢阻肺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常年存在,冬季加重,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性气流受限,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多由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引起,脑钠肽水平显著升高。慢阻肺主要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相关,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心力衰竭治疗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为主;慢阻肺需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急性加重时联合糖皮质激素。
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建议记录症状发作时间与诱因,监测体重变化及下肢水肿情况。避免高盐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慢阻肺患者需严格戒烟,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若出现症状突然加重或药物效果减退,应及时至呼吸科或心内科就诊,完善胸部CT、心肺运动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