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是高血压
高血压可通过测量血压值、观察症状、结合危险因素等方式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有血压测量数值、典型症状表现、家族病史、生活习惯及并发症筛查。
1、血压测量数值
诊断高血压的核心依据是静息状态下多次测量的血压值。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确诊。家庭自测血压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需静坐5分钟,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
2、典型症状表现
多数早期高血压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头痛、眩晕、耳鸣或视物模糊。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胸痛、呼吸困难等靶器官损害表现。但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仅凭症状诊断。
3、家族病史
直系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时发病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钠敏感性等生理机制,建议有家族史者从35岁起定期监测血压。
4、生活习惯
长期高盐饮食、酗酒、缺乏运动、肥胖等是重要诱因。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每周酒精摄入超过140克、体重指数超过28者需加强血压监测。吸烟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间接导致血压升高。
5、并发症筛查
高血压患者需评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情况。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眼底检查。合并左心室肥厚、蛋白尿或视网膜病变等表现可辅助诊断。
建议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确诊高血压后需遵医嘱规范使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出现剧烈头痛、胸痛或意识改变等急症表现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