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耳炎患者需注意避免进水、保持耳道干燥、遵医嘱用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调整饮食结构。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避免进水
洗澡或游泳时需使用防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加重感染。洗头后可倾斜头部单侧轻拍耳廓排出水分,禁止用棉签深入耳道清洁。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尤其需避免潜水、跳水等高压环境活动,以防鼓膜穿孔。
2、保持耳道干燥
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部20厘米吹干外耳道。急性发作期避免使用耳机,减少耳道密闭时间。若耳道有分泌物,应使用无菌棉球吸附而非擦拭,每日更换3-4次棉球。
3、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中耳炎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局部治疗,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滴耳液。疼痛明显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伴发热者可能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全身抗感染。禁用未经医生指导的偏方滴耳。
4、预防呼吸道疾病
感冒或鼻炎发作应及时治疗,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婴幼儿喂奶后需竖抱拍嗝,避免呛奶经咽鼓管逆行感染。过敏体质者需控制过敏性鼻炎,减少鼻黏膜水肿导致的咽鼓管阻塞。
5、饮食调整
急性期忌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芒果、海鲜等易过敏食材摄入。适量增加猕猴桃、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帮助黏膜修复。慢性患者可食用百合、山药等健脾食材,避免过量摄入乳制品增加分泌物黏稠度。
中耳炎患者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乘坐飞机或高铁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缓解气压变化带来的耳闷感。若出现听力骤降、持续高热或剧烈头痛,须立即就医排除颅内并发症。恢复期建议每周复查耳内镜,直至鼓膜充血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