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荨麻疹症状及原因
儿童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可能由食物过敏、感染、物理刺激、遗传因素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导致。荨麻疹通常表现为突发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随剧烈瘙痒,严重时可出现血管性水肿或呼吸困难。
1、食物过敏
儿童荨麻疹常见于食物过敏,如鸡蛋、牛奶、海鲜等。食物过敏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皮肤风团和瘙痒。症状通常在进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避免可疑过敏原。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或面部肿胀,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
2、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儿童荨麻疹,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感染导致免疫系统激活,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皮肤症状。患儿可能伴随发热、咳嗽或腹泻。家长需观察是否合并感染迹象,及时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如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可配合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3、物理刺激
冷热刺激、摩擦或压力等物理因素可能引起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后出现风团,日光性荨麻疹则与阳光照射有关。症状通常在刺激因素去除后缓解。家长需帮助儿童避免已知诱因,如穿戴保暖衣物或使用防晒措施。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苯海拉明片或依巴斯汀片,慢性病例需进行过敏原检测。
4、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荨麻疹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遗传性疾病相关。这类患儿常有家族史,症状可能反复发作且较严重。遗传因素导致的荨麻疹通常伴随腹痛、呕吐或喉头水肿。家长需告知医生家族病史,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能涉及C1酯酶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注射用重组人C1酯酶抑制剂。
5、药物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能引起儿童荨麻疹。药物过敏反应通常在用药后迅速出现,表现为全身性风团伴瘙痒。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家长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应急,并开具泼尼松龙片或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控制症状。所有药物过敏史应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儿童荨麻疹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暂禁食已知过敏食物。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减少尘螨等过敏原。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瘙痒,但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若风团持续超过24小时、反复发作超过6周或伴随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家长应学习基本急救知识,备齐应急药物,定期随访过敏专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