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看什么病的
血液科主要诊治造血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及血液肿瘤,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
1、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引起。患者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铁剂、叶酸片或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严重者需输血。
2、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出血倾向、骨痛和淋巴结肿大。诊断依赖骨髓穿刺和流式细胞术,治疗以化疗为主,部分患者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3、淋巴瘤
淋巴瘤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部分患者可使用PD-1抑制剂。
4、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可能由免疫性破坏、骨髓生成障碍或脾功能亢进导致。患者易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或牙龈出血。治疗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血小板输注。
5、血友病
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分为A型和B型。典型表现为关节腔出血、肌肉血肿和外伤后出血不止。治疗需定期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制剂,预防出血并发症。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贫血者可适当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出现不明原因出血、持续发热或体重下降时应及时就诊血液科,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部分遗传性血液病患者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