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边裂口子怎么回事
肛门边裂口子通常指肛裂,可能由便秘、腹泻、分娩创伤、肛门括约肌痉挛、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温水坐浴、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法扩肛、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便秘
排便时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撕裂。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等促进愈合。
2、腹泻
频繁排便刺激肛周黏膜,可能引发糜烂性裂伤。需排查感染性肠炎等病因,必要时口服蒙脱石散止泻。排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粗糙厕纸。
3、分娩创伤
经阴道分娩时盆底肌过度牵拉可能造成肛管后正中线撕裂。产后应保持会阴清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外用苯佐卡因软膏。
4、肛门括约肌痉挛
肌肉持续性收缩导致局部缺血,形成慢性溃疡性裂口。可采用温水坐浴放松肌肉,严重者需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或行内括约肌侧切术。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等可能引起肛周顽固性裂伤,常伴黏液脓血便。需完善肠镜检查,基础治疗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局部配合氢化可的松栓剂。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裤增加摩擦。饮食注意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排便时勿过度用力。若裂口持续不愈超过2周、出血量增多或出现发热,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