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免型肝炎
自免型肝炎是指自身免疫性肝炎,属于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由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该病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肝区不适等症状,可能伴随关节痛、皮疹等肝外表现。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查、肝活检等结果,治疗以免疫抑制为主。
1、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相关,HLA-DR3和HLA-DR4基因型携带者风险较高。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药物或毒素可能触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特异性自身抗体。
2、临床表现
早期常见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食欲减退,约半数患者出现黄疸。部分病例以急性肝炎起病,表现为恶心、呕吐、尿色加深。肝外表现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儿童患者可能伴发生长迟缓。
3、诊断标准
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制定的评分系统是主要诊断依据。典型实验室检查显示转氨酶升高、高球蛋白血症,IgG水平超过正常上限1.5倍。肝活检可见界面性肝炎、浆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需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其他病因。
4、药物治疗
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是标准治疗方案,初始剂量为泼尼松片每日30-40mg,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对硫唑嘌呤片不耐受者可选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布地奈德肠溶胶囊适用于轻中度患者,肝移植适用于终末期肝病或药物治疗失败者。
5、疾病管理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IgG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接种甲型、乙型肝炎疫苗。女性患者妊娠期需调整用药方案,部分病例可能获得长期缓解。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高脂高糖食物。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指标。出现腹水、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01:59
01:41
02:32
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