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病毒性肺炎患者后该怎么办
接触病毒性肺炎患者后应立即采取隔离观察、环境消毒、症状监测、个人防护及就医评估等措施。病毒性肺炎可能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
1、隔离观察
接触后应单独居住并避免与他人共处密闭空间,隔离期持续7-14天。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
2、环境消毒
对患者活动区域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餐具需煮沸15分钟。卫生间马桶盖闭合后冲水,地漏每日注入500ml清水防止气溶胶传播。
3、症状监测
每日早晚测量体温并记录,观察是否出现干咳、胸闷、乏力等症状。若体温超过37.3℃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5%,需立即上报社区医疗机构。
4、个人防护
接触污染物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处理分泌物后按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废弃口罩装入密封袋后按医疗垃圾处理。
5、就医评估
出现持续高热、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或指氧仪检测血氧低于93%时,应佩戴N95口罩前往发热门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连花清瘟颗粒或注射用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物。
接触后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饮水1500-2000ml,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鸡蛋羹、山药粥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但须避免人群聚集。所有防护措施需持续至末次接触后14天,期间出现任何异常应及时与疾控部门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