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病人应注意什么
心肌缺血患者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规范用药、调整生活方式、监测症状变化及定期复查。心肌缺血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可能表现为胸痛、气短等症状。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肌缺血的主要诱因。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空腹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达标。吸烟者须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体重指数超过标准者需通过饮食运动减重。
2、规范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预防血栓形成,硝酸异山梨酯片能扩张冠状动脉,美托洛尔缓释片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患者应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若出现牙龈出血、头晕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3、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需低盐低脂,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烹调油控制在25-30克。适量进食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运动宜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有氧活动,每次30分钟,每周5次,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的70%。
4、监测症状变化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若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或出现冷汗、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日常记录胸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及诱因,复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每年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检查需根据病情变化安排。复查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便于医生评估病情进展。
心肌缺血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冥想、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饮食上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常备急救药物。若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须及时心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