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头上长虱子
头上长虱子可通过观察头皮瘙痒、白色虫卵附着、肉眼可见成虫活动、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抓痕或红斑等症状判断。虱病主要由直接接触传播,需及时采取灭虱措施。
1、头皮瘙痒
虱子叮咬头皮时会分泌唾液,刺激皮肤引发持续性瘙痒,尤其在夜间或出汗后加重。瘙痒部位多集中在耳后、后颈及发际线周围。患者常因搔抓导致头皮破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日常可用细齿梳梳理湿发帮助发现虱子,治疗需使用马拉硫磷洗剂或苯甲酸苄酯搽剂等灭虱药物。
2、白色虫卵附着
虱卵呈椭圆形,约0.8毫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常紧密黏附在发根1厘米内,与头皮屑的区别在于难以剥离。虫卵孵化需7-10天,未孵化的卵按压时有爆裂感。清除时可先用白醋浸泡软化卵鞘,再配合篦子逐缕清理,必要时使用扑灭司林香波灭卵。
3、成虫活动
成虫体长约2-4毫米,灰褐色,肉眼可见在发丝间爬行,尤其易在强光照射下被发现。其六足末端具钩状结构便于攀附毛发,以吸血为生,离开人体存活不超过48小时。发现活虱应立即使用氯菊酯乳膏局部涂抹,并对密切接触者同步检查。
4、淋巴结肿大
长期未治疗的虱病可能导致颈部或耳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表现为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无痛性肿块。这是机体对虱子唾液蛋白产生的免疫反应,通常灭虱后2-3周可自行消退。若伴红肿热痛需考虑合并感染,可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炎治疗。
5、皮肤继发损害
反复搔抓会使头皮出现抓痕、血痂或湿疹样改变,严重者可形成脓疱疮。部分患者因过敏反应在肩背部出现青灰色斑疹。护理时应剪短指甲避免抓伤,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衣帽寝具需用60℃以上热水烫洗。
预防虱病需避免头部直接接触感染者,不共用梳子、帽子等物品,定期检查儿童头发。治疗期间所有家庭成员应同步处理,使用电热灭虱器对织物消毒,顽固病例可重复用药7-10天。若出现发热、头皮化脓等严重症状,须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皮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