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会引起肝炎呢
肝炎可能由病毒感染、酒精滥用、药物损伤、自身免疫异常、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肝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可通过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等方式确诊。
1、病毒感染
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是常见致病原因。甲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与食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有关。乙型和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病毒感染后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异常。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保肝治疗。
2、酒精滥用
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初期可引发脂肪肝,进展为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每日饮酒量超过40克酒精持续5年以上风险显著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肝区隐痛、蜘蛛痣、肝掌等体征。治疗需严格戒酒,配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修复肝细胞膜。
3、药物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具有肝毒性,超剂量使用或个体敏感可能引发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瘙痒、陶土样便,严重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促进解毒,联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4、自身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会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伴随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抗核抗体阳性。治疗主要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调节免疫,必要时使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控制病情进展。
5、代谢紊乱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等代谢性疾病可发展为肝炎。脂肪肝患者多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肝豆状核变性则与铜代谢障碍相关。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脂肪肝患者需减重并服用奥利司他胶囊,肝豆状核变性需长期使用青霉胺片驱铜治疗。
预防肝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贝类,接种乙肝疫苗。控制酒精摄入,谨慎使用肝毒性药物。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出现乏力、尿色加深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肥胖人群需逐步减重。肝炎患者应进食高蛋白低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
相关推荐
01:03
01:51
02:48
03:14
0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