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面肌痉挛治疗指南

64787次浏览

面肌痉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面部神经方面的疾病,应该注意及时的治疗,注意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日常的饮食,后期治疗更加的应该注意方法,那么,面肌痉挛治疗指南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希望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1、心理减压注意后期的治疗,这是大家应该注意了解的,应该注意,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倾诉、听音乐、旅游、适当运动等。这些都是属于有效的面肌痉挛的预防方式。

2、适当锻炼注意及时的锻炼,注意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环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3、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因此,饮食对于面肌痉挛的预防也是很重要的。

面肌痉挛治疗指南是什么,上面就是为大家做的相关的介绍,相信大家应该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生活中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后期的治疗,最后大家对于面肌痉挛后期治疗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点击及进行咨询。

相关推荐

面肌痉挛术后面瘫治疗方式有哪些
面肌痉挛手术之后出现面瘫情况,可以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来治疗,也可以使用针刺以及高压氧治疗。如果是因为水肿或者单纯的牵引导致的面瘫,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水肿消退以及牵引的作用消失之后,面瘫的症状也会逐渐缓解。营养神经以及改善供血的药物主要有:胞磷胆碱、维生素b12、维生素b1等等,这些药物能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患者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上药物,不能擅自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另外,患者在平时还需要做一些康复性的锻炼,注意清淡饮食,多休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还要注意做好面部保暖措施,面部着凉容易加重病情。
语音时长 01:09

2021-01-26

101627次收听

面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原因吗
面肌痉挛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以及继发性面肌痉挛两种,其中原发性的面肌痉挛通常是由于面神经在发出脑干的根部受到波动性血管压迫所导致的,但是继发性的面肌痉挛,则有可能是由于颅内特别是后颅窝血管性病变以及肿瘤占位性疾病所导致的,而面肌痉挛只是疾病其中的一个表现症状,还有一些患者面肌痉挛,可能是由于面部神经炎等一些疾病所导致的。所以患者在患有面肌痉挛后是不可以自行盲目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的,必须要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引起面肌痉挛的具体原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05

2021-01-26

84999次收听

面肌痉挛的早期症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都找上了我们,面肌痉挛就是其中一种,已经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了,以至于面肌痉挛的早期症状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要点,那么,面肌痉挛的早期到底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面肌痉挛的早期症状吧。
面肌痉挛可以治愈吗
人们常常会患有的疾病是面部痉挛,这种疾病会影响我们面部神经,致使面部肌肉会不自主跳动,若是不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会变为面瘫问题,那么,面肌痉挛可以治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希望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面肌痉挛实验室检查
面肌痉挛患者初期,一般会伴随着一些症状,患者可以自检。比如面部肌肉僵硬,眨眼,张嘴比较困难之类的。如果自己拿捏不准,建议还是去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这里为大家讲解一下面肌痉挛实验室检查,一般会有哪些操作?请看下文的介绍:
治疗面肌痉挛口服药
现代社会,面肌痉挛的患者很多,及早治疗是关键,通常情况下,面肌痉挛可表现为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面肌痉挛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症状,可采用药物治疗面肌痉挛,效果也非常好,那么,治疗面肌痉挛口服药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
妊娠期面肌痉挛病因有哪些
面部痉挛会产生很大的危害,总成很大的困扰,生活中应该注意了解面部痉挛的原因,这样更加的有助于面部痉挛的治疗,早期的治疗能够避免并发症,减少面部痉挛的危害,那么,妊娠期面肌痉挛病因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希望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02:02
面肌痉挛什么时候可以手术
面肌痉挛目前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将神经和它伴行的血管,重新将血管神经接触的位置移开,让彼此之间不接触,神经异常放电消失。患者何时手术治疗,取决于患者自己的要求。如果患者觉得面肌痉挛对自己影响不大,也可以不做。但是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此时他有可能会出现心肺功能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失去手术的治疗机会。所以建议,如果患者面肌痉挛疾病确实存在,并已经确诊,而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已造成影响,此时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尽早解除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面肌痉挛是怎么回事
面肌痉挛是由第七对颅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肌肉的不随意抽搐。一般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散至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因此又称面肌抽搐。传统观点认为,面肌抽搐是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或继发于面神经瘫痪之后。少数由桥小脑区的肿瘤,比如胆脂瘤、脑膜瘤等引起。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患者大多是中年之后发病,女性多见,青少年患者占比约为10%左右。病程初期是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地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肌肉,抽搐的轻重、程度不等,多为阵发性、快速的、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时程度较轻,持续几秒钟,但之后逐渐延长,可达数分钟或更长时间。间歇的时间会逐渐缩短,严重时呈强直性抽搐。通常眼睛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双侧的面肌痉挛较为少见,如果有且为双侧,多是两侧先后起病。
语音时长 01:38

2018-09-29

54937次收听

面肌痉挛有哪些发病原因与机制
绝大部分面肌痉挛是由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部分是由于面神经瘫痪引起,少数是由桥小脑角区的肿瘤,比如胆脂瘤、脑膜瘤、听神经瘤等引起。最常见的因素是血管因素,大概80%到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根部存在血管压迫。最常见的血管包括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等。其次还有面瘫之后的面肌痉挛,是面瘫之后,面神经的髓鞘病理改变尚未完全恢复,面神经的传导容易泛化引起。桥小脑角区的一些占位性病变,比如肿瘤也可以引起面肌痉挛。其常见的原因可能是肿瘤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也可能肿瘤引起了血管移位从而造成面神经的根部压迫。此外面神经的脱髓鞘病变和多发性硬化等也有可能引起面肌痉挛。
语音时长 01:31

2018-09-29

51982次收听

02:21
面肌痉挛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绝大多数面肌痉挛的原因是由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部分是继发于面神经瘫痪后,少数是由桥小脑区的肿瘤,如胆脂瘤、脑膜瘤等引起。第一个常见原因是血管因素,目前大概有80%到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域存在血管压迫而导致。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是最常见的会有血管压迫的血管,由于这两条血管变异较大,因此容易形成血管襻,异位压迫到面神经根部。此外变异比较大的血管,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对面神经根部引起压迫。第二个常见原因是继发于面神经瘫痪之后,由于面神经瘫痪引起连带动作,引起面肌痉挛。第三个常见原因是非血管因素,如桥小脑区的肿瘤或是囊肿,也可以引起面肌痉挛,可能的原因是肿瘤引起正常血管的移位或者是肿瘤本身压迫面神经根部。此外其他因素,包括面神经的脱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等,也可引起面肌痉挛。
01:32
生姜可以治疗面肌痉挛吗
生姜治疗面肌痉挛的意义不大,应用生姜进行治疗面肌痉挛缺乏理论依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面肌痉挛是由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要根据病因,才能进行治疗。因为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面神经通路某个部位受到压迫而发生病变所引起,对于面肌痉挛,还是建议到正规的医院,采用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减压术是针对面肌痉挛的病因,将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和面神经根部进行隔离,从根本上就解决面肌痉挛的病因,治愈率可达90%以上。
01:33
眼皮跳面肌痉挛是怎么回事
如果眼皮跳一直存在,并且逐渐有向口角蔓延的趋势,有可能就是患了面肌痉挛,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偶尔出现的眼皮跳和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有关,短期内眼皮跳一般可以自行消失,大可不必紧张。面肌痉挛是面神经所支配的一侧面部肌肉的阵发性抽搐。一般也是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散到面部的表情肌和口角。
面肌痉挛能自己恢复吗
面肌痉挛能不能治愈取决于病因。面肌痉挛通过药物治疗、肉毒素治疗,严重顽固性面肌痉挛,尽管可以用手术治疗能很好控制,但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控制,只能部分缓解。面肌痉挛能不能治愈取决于面肌痉挛的病因。如果是微血管压迫面神经造成的面肌痉挛,通过微血管减压术,可使免受血管压迫,就能使患者面肌痉挛消失;如果患者病因不清楚,有可能治愈,但绝大多数患者不能治愈,需药物长期对症治疗,或肉毒素反复注射。一定查找面肌痉挛的继发病因,肿瘤可以压迫面神经引起面肌痉挛,囊肿可以压迫面神经引起面痉挛,必须到医院进行检查后,可更好治疗面肌痉挛、控制面肌痉挛。
语音时长 01:22

2018-09-21

58336次收听

01:47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
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可以对面肌痉挛的情况进行预防。对于面肌痉挛的预防,首先需要查找导致患者出现面肌痉挛的病因,比如有一些患者是由于肿瘤、肿囊以及脑部的一些疾病所导致的面肌痉挛。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预防这些疾病,及时治疗这些疾病,就可以比较好的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而对于病因不清楚的面肌痉挛患者,这种情况下,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反复注射肉毒素,或者是做微血管减压术。作为面肌痉挛的患者,平常需要避免空调直吹面部,患者要防止脸部受到恶性的刺激,要尽量多做按摩,避免面肌痉挛的发生。对于面肌痉挛的患者,在生活以及饮食上,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可以注意避免会诱发或者是加重症状的因素,比如疲劳、紧张以及激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