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创口像白色烂肉怎么办
拔牙后创口出现白色烂肉样组织可能是正常愈合过程中的纤维蛋白渗出物,也可能与感染或干槽症有关。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抗菌漱口水、避免刺激创口、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复查等方式处理。
拔牙后创口表面形成的白色膜状物多为纤维蛋白渗出物,是血液凝固后形成的保护层,有助于创面愈合。此时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即可,避免用力漱口或触碰创口。使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轻柔漱口,每日3-4次,能减少细菌滋生。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吸烟饮酒。
若白色组织伴随剧烈疼痛、腐臭味或发热,可能发生感染或干槽症。干槽症是牙槽骨暴露导致的炎症反应,需由医生清除坏死组织并放置碘仿纱条。感染情况下可能需要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创口持续渗血或肿胀加重时,应及时复诊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或异物残留。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轻柔清洁非创口区域。术后前三天采用冰敷减轻肿胀,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使用吸管,防止血凝块脱落。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如饮用牛奶、食用蒸蛋等软质高蛋白食物。若出现持续发热、创口跳痛或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就医进行创面处理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