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石膏还肿正常吗
脚踝骨折打石膏后肿胀是正常现象。骨折后局部组织损伤会导致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肿胀,石膏固定初期可能加重肿胀感,通常1-2周逐渐消退。
骨折后肿胀是机体修复的自然反应。骨折断端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会释放炎性介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形成局部水肿。石膏固定虽然能稳定骨折部位,但会限制肌肉泵血功能,静脉回流暂时受阻,可能使肿胀更明显。肿胀程度与骨折严重性、个人体质相关,轻微肿胀不影响愈合进程。若肿胀伴随皮肤发紫、剧烈疼痛或麻木,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配合冰敷可减轻肿胀。避免过早负重活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
异常肿胀需及时处理。若肿胀持续加重超过3天,石膏边缘出现明显压痕,或足趾颜色变暗、感觉减退,提示石膏过紧或血液循环障碍。开放性骨折后肿胀伴发热、脓性分泌物,可能继发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患者肿胀消退较慢,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拆除石膏后仍持续肿胀可能与静脉血栓、创伤性关节炎有关。康复期逐步进行踝泵运动、超声波治疗可促进淋巴回流。遵医嘱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但须避免自行服用利尿剂。
骨折恢复期需保持石膏干燥清洁,每日检查足趾活动及感觉。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清醒时每小时做10次足趾屈伸运动。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鸡蛋、西蓝花等,避免高盐食物加重水肿。肿胀消退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关节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拄拐部分负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进度,拆除石膏后使用弹力绷带或护踝保护3-6个月,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