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有什么危害
窦性心动过缓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心功能下降等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晕厥或猝死。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药物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病变等。
窦性心动过缓指心率低于60次/分,生理性因素如运动员体质或睡眠状态通常无需干预。长期心率过慢可能减少心脏输出量,导致头晕、乏力等脑供血不足症状。若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可能出现心悸、黑矇甚至阿斯综合征发作。部分患者因甲状腺功能减退或高钾血症继发心动过缓,需纠正原发病。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过量也可能诱发可逆性心率下降。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需警惕窦房结功能不全,严重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急性心肌梗死累及窦房结动脉时,可能突发严重心动过缓伴血压骤降。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心率过缓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增加猝死风险。老年退行性心脏病变导致持续性心率低于40次/分时,可能进展为心源性休克。
发现心率持续偏低应监测血压、心电图等指标,避免突然体位改变诱发晕厥。日常需限制浓茶咖啡摄入,慎用减慢心率药物。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出现无症状性心动过缓可定期随访,若伴随胸闷气短需排查心肌炎等疾病。冬季注意保暖以防低温加重心动过缓,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无痛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率异常。出现眼前发黑、短暂意识丧失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