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可能导致骨折风险显著增加,需重视其早期预防和规范治疗。
1、骨折风险高
骨质疏松会使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腕部。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可达较高水平,幸存者中多数遗留功能障碍。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身高缩短、驼背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症状隐匿
早期骨质疏松常无典型症状,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轻微腰背疼痛,往往误认为劳损。多数患者在发生首次骨折后才被确诊,此时骨量已丢失较多,治疗难度加大。
3、影响全身
骨质疏松不仅损害骨骼健康,还可能影响多系统功能。胸椎骨折可限制肺扩张,导致呼吸功能下降。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易发生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骨骼疼痛还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治疗窗口窄
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流失,女性绝经后流失加速。补钙和维生素D虽能延缓骨量丢失,但对已严重骨质疏松的效果有限。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需长期规范使用才能见效。
5、可预防性强
从青少年期加强钙质摄入、坚持负重运动有助于获得理想峰值骨量。中老年期保持适度日照,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戒烟限酒、避免过量咖啡因等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建议35岁后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高危人群可使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监测骨量变化。日常注意防跌倒措施,居家环境保持地面干燥、光线充足。饮食中保证每日钙摄入量,适量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规律进行快走、太极拳等负重运动,避免久坐不动。出现不明原因腰背痛或身高变矮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生活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