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药有哪几种
促排卵药主要有氯米芬、来曲唑、尿促性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绒促性素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刺激卵泡发育,需在医生严格监测下使用。
1、氯米芬
氯米芬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通过阻断下丘脑雌激素受体,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进而刺激卵泡发育。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无排卵性不孕症,可能引起潮热、腹胀等不良反应。常用剂型为枸橼酸氯米芬片。
2、来曲唑
来曲唑作为芳香化酶抑制剂,可降低雌激素水平,解除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促使卵泡生长。多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可能出现头痛、关节痛等副作用。临床使用来曲唑片。
3、尿促性素
尿促性素含有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直接作用于卵巢促进卵泡成熟。主要用于垂体功能低下导致的不孕症,可能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剂型为注射用尿促性素。
4、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纯度高且稳定性强,可精准调控卵泡发育。适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超排卵,需配合超声监测卵泡生长。常见剂型为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5、绒促性素
绒促性素模拟黄体生成素峰值,可触发成熟卵泡排卵。常与其它促排卵药联用,可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使用注射用绒促性素时需严格把握给药时机。
使用促排卵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激素水平监测,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卵巢扭转。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若出现严重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所有促排卵药物均须在生殖医学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用药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