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怎么办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降压药物治疗、定期产检、血压监测、必要时住院治疗等方式干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通常由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血管病变、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如香蕉、菠菜。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体重增长控制在孕期推荐范围内。
2、降压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拉贝洛尔片、甲基多巴片等妊娠期相对安全的降压药。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品。用药期间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出现头晕或胎动异常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3、定期产检
妊娠28周前每2周进行1次产检,28周后每周1次。每次检查需包含尿蛋白检测、眼底检查及胎儿超声评估。若出现视物模糊、持续性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4、血压监测
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并记录,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需警惕。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在情绪激动或运动后立即测量。
5、住院治疗
当出现重度子痫前期症状或血压持续超过160/110毫米汞柱时需住院。医院可能采用硫酸镁注射液预防抽搐,同时进行胎心监护。根据孕周和病情决定终止妊娠时机,优先保障母婴安全。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需保持饮食清淡,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腌制食品。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保持会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出现双下肢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评估。产后仍需持续监测血压,部分患者需延续降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