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配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配合治疗需通过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干预、药物管理和定期复诊等综合措施实现血糖稳定。
1、血糖监测
每日规律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使用血糖仪记录数据,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指尖采血需消毒,避免同一部位重复穿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提供连续血糖曲线,适用于血糖波动大或妊娠糖尿病患者。
2、饮食控制
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主食选择糙米、燕麦等全谷物,每餐搭配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蔬菜每日摄入300-500克,优先选择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限制高糖水果如荔枝、芒果,两餐间可食用草莓、苹果等低糖水果约100克。
3、运动干预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抗阻训练每周2-3次,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糖果应对突发低血糖。
4、药物管理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需餐后服用,胰岛素注射需规范轮换部位。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出现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药物需避光保存,过期制剂禁止使用。
5、定期复诊
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眼底、肾功能和神经病变筛查。就诊时携带血糖记录本,向医生反馈用药后异常反应。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者需同步控制相关指标。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戒烟限酒。足部每日检查有无破损,选择透气棉袜和宽松鞋子。保持情绪稳定,家属应参与疾病管理学习。出现持续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症状时须急诊处理。通过医患协作可实现长期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