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突发高血压怎么办
老年人突发高血压可通过保持安静、调整体位、监测血压、遵医嘱用药、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突发高血压通常由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药物影响、气温变化、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等原因引起。
1、保持安静
立即停止活动并选择安静环境平卧或半坐,避免声光刺激。情绪紧张可能加重血管痉挛,可通过缓慢深呼吸帮助放松。家属应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惊慌,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
2、调整体位
采取头高脚低位,将头部垫高30度左右,有助于减少回心血量。避免突然起身或改变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若出现呕吐需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3、监测血压
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重复测量,每次间隔5分钟。记录血压数值与测量时间,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参考。避免在疼痛、憋尿或吸烟后立即测量,这些因素可能干扰结果。
4、遵医嘱用药
既往确诊高血压者可按医生指导舌下含服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片。未明确诊断者禁止自行用药,错误用药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用药后需继续监测血压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头晕等低血压症状。
5、及时就医
血压超过180/120毫米汞柱或伴随剧烈头痛、视物模糊、胸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呼叫急救。就医时携带日常用药清单,帮助医生判断是否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急诊科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乌拉地尔注射液等静脉降压药物。
日常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以上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晨起立即活动。定期随访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长期服用氨氯地平片等长效降压药者不可擅自停药。冬季注意头部保暖,室内外温差较大时需穿戴帽子和围巾。家属应学会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建立血压监测记录本,发现异常波动时及时陪同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