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直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或肛门坠胀感等症状。直肠息肉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并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
1、便血
便血是直肠息肉常见症状,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呈鲜红色,出血量一般较少。便血可能与息肉表面黏膜糜烂或机械摩擦有关。若长期便血可能引发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致康胶囊等止血药物,或通过肠镜下电凝止血。
2、黏液便
直肠息肉可能导致肠道分泌异常,出现黏液便。黏液多呈透明或白色,常与粪便混合排出。该症状可能与息肉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多有关。伴随症状包括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需通过肠镜鉴别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治疗以手术切除息肉为主。
3、排便习惯改变
较大的直肠息肉可能引起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习惯改变。息肉占据肠腔空间可能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该症状需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4、腹痛
直肠息肉引发腹痛多表现为下腹部隐痛或胀痛,可能与息肉牵拉肠壁或引发肠痉挛有关。疼痛常在排便后缓解,严重时可能放射至腰骶部。需警惕息肉恶变引起的持续性疼痛。确诊后可使用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但根本治疗仍需手术切除病灶。
5、肛门坠胀感
低位直肠息肉可能导致肛门坠胀或异物感,尤其在久坐或排便时加重。该症状与息肉刺激直肠末端神经有关,可能伴随肛周潮湿瘙痒。需通过肛门指检和肠镜排除痔疮等疾病。治疗可选择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术后使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
发现直肠息肉症状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筛查。日常需保持高纤维饮食,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复查,观察有无复发迹象。避免久坐久站,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