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心肌缺血怎么办
怀孕心肌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吸氧治疗、药物治疗、定期监测、必要时终止妊娠等方式干预。心肌缺血通常由妊娠期心脏负荷增加、贫血、冠状动脉痉挛、妊娠高血压、原有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每日卧床休息10-12小时,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活动。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增加菠菜、燕麦等富含叶酸和镁的食物。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2、吸氧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庭制氧机,以2-3升/分钟流量进行间断吸氧,每次30分钟,每日3-4次。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胎儿视网膜病变。
3、药物治疗
在心血管科和产科医师共同评估后,可谨慎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或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需严格评估胎儿安全性后使用。
4、定期监测
每周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多普勒检查,每月完成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当出现ST段压低超过0.1mV或T波倒置时,需立即住院观察。记录每日血压和胎动变化,建立妊娠心脏专用健康档案。
5、终止妊娠
当出现持续胸痛伴心肌酶升高、心功能III-IV级或胎儿宫内窘迫时,经多学科会诊后考虑在孕32周后择期剖宫产。术前需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术中配备心脏监护团队,术后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观察。
妊娠期心肌缺血患者需保持情绪稳定,每日进行15-20分钟深呼吸训练,避免寒冷刺激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建议准备便携式心电图仪,出现心悸或呼吸困难时立即记录心电图。每周称重控制体重增长在0.5公斤以内,妊娠中晚期可穿着医用弹力袜预防静脉淤血。所有治疗需在产科和心内科医师共同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