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质疏松能治愈吗
骨质疏松通常不能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降低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的慢性疾病,治疗核心在于延缓骨流失、促进骨形成及预防并发症。
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及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骨密度,常用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以及特立帕肽注射液等促骨形成药物。同时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800-1200毫克,维生素D补充400-800国际单位,配合适度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对于已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可考虑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缓解疼痛。
部分继发性骨质疏松在消除病因后可能改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控制后骨代谢可逐渐恢复。但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病变,需长期管理。严重骨质疏松合并多发性骨折时,完全恢复骨密度和骨骼结构较为困难,治疗重点转为预防再次骨折和维持生活质量。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建立持续监测机制,每1-2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定期评估跌倒风险因素。居家环境需消除地毯、门槛等绊倒隐患,浴室加装防滑垫和扶手。饮食需均衡摄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运动建议选择低冲击力的水中运动或器械训练,避免弯腰搬重物等危险动作。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