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恢复期间注意什么
川崎病恢复期间需注意监测体温、预防感染、规律用药、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1、监测体温
恢复期需每日测量体温2-3次,体温超过38℃可能提示病情反复或继发感染。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更安全,避免水银体温计意外破裂。发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但禁止酒精擦浴。体温持续升高或反复发热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
2、预防感染
恢复期患儿免疫力较低,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每日开窗2-3次。注意手部卫生,使用含氯己定的洗手液清洁。接种疫苗需咨询医生,活疫苗需延迟至免疫球蛋白治疗后11个月。出现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诊。
3、规律用药
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用药期间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冠状动脉扩张者需加用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服用免疫球蛋白后9个月内避免接种麻疹疫苗。所有药物均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或掰开。
4、饮食调整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质饮食,如蒸蛋羹、鱼肉泥等。少量多餐,每日5-6次。避免辛辣、坚硬及过冷过热食物。适量补充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饮水量每日保持在1000-15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
5、定期复查
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血常规、血沉和心脏超声。冠状动脉病变者需增加复查频率至每2周1次。复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检查需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对比病情变化,记录每日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川崎病恢复期护理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午休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每日刷牙2次。家长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家中常备硝酸甘油片等应急药物。注意观察患儿情绪变化,通过绘本等方式缓解治疗恐惧,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恢复期间避免接触宠物,定期清洗玩具和寝具,所有护理措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