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是什么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毛发脱落、溃疡或坏疽。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动脉壁脂质沉积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下肢血液供应引起的疾病。
1、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行走时小腿或大腿肌肉出现疼痛、酸胀或无力感,休息后可缓解。疼痛通常发生在腓肠肌区域,与运动时肌肉缺血有关。随着病情进展,跛行距离逐渐缩短。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沙格雷酯片、西洛他唑片等药物改善血液循环。
2、静息痛
静息痛提示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在休息时出现持续性疼痛,夜间加重,常需下垂肢体缓解。疼痛多位于足趾或足部,伴随皮肤苍白或发绀。可能与血栓形成或侧支循环不足有关。需及时就医,避免肢体缺血加重,可遵医嘱使用贝前列素钠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等药物。
3、皮肤温度降低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是由于血流减少导致,触摸时可感知患侧肢体较对侧明显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能与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有关。患者需注意肢体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定期监测足背动脉搏动。
4、毛发脱落
下肢毛发脱落是慢性缺血的表现,常见于胫前区域,伴随皮肤干燥、指甲增厚。由于毛囊营养供应不足导致,通常提示动脉硬化病程较长。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使用保湿剂预防皲裂,避免外伤。
5、溃疡或坏疽
溃疡或坏疽是下肢动脉硬化的终末期表现,多发生于足趾、足跟等末梢部位,创面难以愈合,可能继发感染。与完全性动脉闭塞和组织坏死有关。需紧急处理,控制感染,必要时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每日进行30分钟步行锻炼,但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定期监测足部皮肤状况,保持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鞋袜。若出现伤口不愈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就医评估血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