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骨结核手术后注意事项有什么

59173次浏览

结核手术后注意事项主要有保持伤口清洁、合理饮食、适度活动、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等。术后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需严格遵循医嘱。

1、保持伤口清洁

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污染。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更换敷料时需无菌操作,防止细菌侵入。若医生建议使用消毒液清洁,应选择碘伏溶液等温和产品。洗澡时可使用防水敷料保护伤口,但不宜长时间浸泡。

2、合理饮食

术后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促进骨骼愈合,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适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饮用牛奶或食用豆制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伤口恢复,限制高糖高脂饮食防止体重增加加重骨骼负担。贫血患者可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铁制剂。

3、适度活动

早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肢体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逐渐恢复期可借助拐杖或支具辅助行走,避免患肢过早负重。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禁止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出现疼痛加重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检查。睡眠时保持患肢功能位,必要时使用软枕垫高。

4、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X线或CT观察骨愈合情况。定期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评估结核活动性。若出现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需及时就诊。长期随访至少2年,防止结核复发或病灶扩散。复查时携带既往影像资料供医生对比参考。

5、遵医嘱用药

抗结核药物需足疗程服用9-12个月,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常用方案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联合用药。服药期间每月监测肝功能,出现恶心、黄疸需就医调整用药。避免与含铝制剂同服影响药物吸收。若需使用止痛药,应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等不影响抗结核效果的药物。

骨结核术后恢复期需保持良好心态,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提升。居住环境应通风良好,避免潮湿阴冷。注意与其他传染病患者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戒烟限酒以减少对骨骼愈合的不良影响。家属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护理,观察用药后反应并及时反馈医生。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伤口异常需立即就医处理,不可延误治疗时机。

相关推荐

骨结核治愈率是多少
骨结核治愈率是多少?得了骨结核选择正规的医院,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江湖术士,更不能滥用药物,否则病情反反复复,出现耐药、副作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看看,骨结核治愈率是多少?
儿童骨结核的症状有什么
儿童骨结核的症状主要有低热、盗汗、局部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骼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感染。1、低热儿童骨结核早期常出现午后低热,体温多在37.5-38摄氏度之...
02:29
骨结核病能治好吗
骨结核病通常是能够治好的。骨结核病是结核杆菌侵入骨组织或关节,而引起的破坏性的病变,可能出现骨或关节的局部的肿胀、疼痛、畸形及活动障碍等等这些临床表现,以及全身结核菌的中毒症状,比如低热、盗汗、乏力等等。早期骨结核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及时,通常就可以获得治愈。晚期骨结核,在使用药物控制局部病灶的基础上,还需要同时进行进一步的外科治疗。如果形成了较大的寒性脓肿,要做脓肿的切开引流,如果病情严重,要进行手术来清除病灶,多数也是能够完全治愈。
骨结核的长期用药注意事项
骨结核的长期用药注意什么?由于药物的品种及疗效有限,因此不能机械地以疾病是否治愈,作为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而要辩证客观地判断用药是否合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骨结核的长期用药:
骨结核患者该做哪些检查
骨结核大都发生在肺部,通过血液进行传染,骨结核就是骨骼系统结核的病症,骨结核疾病的患发会给机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这些危害有的能够足以让人失去健康的身体,甚至是有着生命安全的威胁,那么骨结核患者到医院后应该做哪些检查。
骨结核如何康复
骨结核想要快速康复,需要适当进行肢体功能活动,还需要适当的进行饮食调理和生活调理,这都有助于病情康复。
骨结核是什么症状
在临床上一般骨结核发病比较隐匿,全身症状在早期的时候不典型,往往是全身无力为主,伴有食欲下降和身体消瘦,患者可以伴或不伴有低热盗汗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骨结核的部位,病变逐渐加重,开始侵蚀周围的正常组织结构,产生结构的坏死,出现局部的疼痛,有时会出现全身的症状,比如说发热,在临床检查的时候,可以发现患者有低蛋白血症,贫血等,骨结核发病的部位会出现脓肿,会侵蚀正常的关节软骨结构,出现关节功能的严重受到影响,如果发生在腰椎间隙,肿物可能会突入椎管,压迫到神经,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症状,一般进行腰椎ct或者核磁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确诊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确诊之后要进行足够疗程的治疗,才能够彻底治愈。
语音时长 01:31

2020-01-09

58384次收听

什么是骨结核
骨结核是结核菌与骨、关节及周围组织造成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伴随其他部位结核感染,结核感染可以显性发病或隐性发病。好发人群是青少年、免疫力低下者,可以是肺结核引起继发感染,造成骨结核,直接在骨关节产生结核。单纯骨关节在结核感染中患病较少,结核大多是由肺结核激发的,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很多系统去,可以导致骨骼系统结核,移行至体表皮肤受累,可见表皮潮红,局部温度也可增高,有的甚至穿透皮肤形成窦道,都出现低热、局部疼痛。寒性脓样出现时,有助于骨关节结核的诊断,通常可以造成人的骨关节畸形以及活动障碍。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
语音时长 01:31

2020-01-07

57909次收听

骨结核能治愈吗
骨结核一般情况下多为血源性,好发部位在长骨端,多会累计骨垢并扩展至关节腔,骨结核一般发生于四肢的长骨以及脊柱等。骨结核,常常会引起病变部位的疼痛、肿胀、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等表现,约百分之五十的患者合并有肺结核。对于比较单纯的骨结核以及滑膜结核,临床上治愈率相对较高,可达百分之九十五,达到百分之百左右。而对于单纯的脊柱结核,治愈率目前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而对于合并截瘫的脊柱结核,其治愈率也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对于骶髂关节以至于四肢的其他关节结核,目前临床上治愈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目前不但治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患者的治病疗程大为缩短,同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减少了发育障碍和致残率。
语音时长 01:32

2019-12-05

62936次收听

骨结核传染吗
骨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骨组织,所形成的一种破坏性的病变。骨结核常常发病在一些负重以及活动量大的关节,如脊柱、髋关节及膝关节等大关节。骨结核常常会造成病变部位的疼痛、畸形、肿胀以及活动受限等表现。骨结核大多数是由于肺结核以及其他的结核,经过血源性传播而引起。骨结核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当发生骨结核的病人具有肺结核,且肺结核处于活动期时,如空洞性、弥漫性、播散性肺结核,这时肺结核具有传染性。但是,这并不代表骨结核具有传染性,骨结核只是由于骨组织的一种继发病变所引起。另外,当发生骨结核时,取局部定值的细菌,常常并不是由于单纯的肺结核所引起,一些其他的感染也可引起局部的肺结核等。
语音时长 01:55

2019-12-05

60614次收听

骨结核怎么办
骨结核需要抗结核药物应用治疗,治疗要尽早,药物治疗配合手术治疗,患者需要休息,增加营养,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混合感染患者,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疗。骨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了骨和关节而引起一种破坏性的疾病。好发病部位为负重大以及活动多的关节,容易发生在四肢的长管状骨,以及脊柱等,约百分之五十的骨结核患者合并有肺结核,骨结核常常会造成病变部位的肿胀、疼痛、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等表现。骨结核治疗:一、进行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在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同时进行彻底的清除病灶,不但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同时可以预防畸形,降低复发率,同时减少致残率。二、骨结核要早期治疗。可以采用全身和局部的抗结核药物应用为主,同时结合手术疗法。三、患者加强休息,同时加强营养和局部的固定制动。四、要注意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五、混合性感染的患者,则根据药敏结果予以敏感的抗生素应用等。
语音时长 01:54

2019-12-05

54678次收听

02:08
骨结核传染吗
骨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大多由肺结核诱发,当结核菌存在体内未通过开放的通道传播到外界,不会出现传染的情况。没有结核菌播散到外界,骨结核不会传播。出现开放性的窦道或破损,皮肤破损有脓液排出体外,并且脓液存在活的结核菌时,此时骨结核具有传染性。因此,建议到结核病医院进行结核病菌检查以及化验,并且查看是否处于结核的活动期。如果肺结核处于活动期,则会传染,传染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若肺结核痰检查结核菌为阴性,则不具有传染性,如果呈阳性,则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结核,局部的皮肤或者没有破损,没有窦道形成,不具有传染性。如果破损或有窦道形成,具有传染性,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
02:22
什么是骨结核
骨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到骨或关节面引起骨破坏性的病变。骨结核发生的最好部位是脊柱,主要表现为腰痛、胸背痛、双下肢的麻木、伴或不伴有全身的临床症状,如盗汗、低热、出虚汗等;四肢关节的结核,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结核跟临床上常见腰肌劳损、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治疗之前应该进行明确的检查。如普通的X光片,CT、核磁共振,对骨结核的诊断较敏感,容易早期发现病变,避免不做任何检查,就认为是常见临床疾病,耽误病情,对患者造成不可逆性的伤害。